河南:从一张水网到万仓粮丰
河南:从一张水网到万仓粮丰
春潮涌动、春管春灌之际,记者来到河南省平顶山市白龟山水库等重点工程,探寻从一张水网到万仓粮丰的故事。
一座水库润泽稻麦
初春,平顶山市湛河区曹镇乡,记者站在白龟山水库灌区南干渠远眺,绿油油的麦苗长势良好,乡间沃野,生机勃勃。
曹镇乡毗邻白龟山水库,水丰地肥,盛产水稻。“麦收之后这些麦田就变成稻田了。”曹镇乡乡村建设办公室主任赵增民介绍,每年夏天,这里稻浪滚滚、白鹭翔集,虽是北方小镇却宛如江南水乡。
“水库建成前,湛河区水稻只能沿沙河等河道边种植,规模小,产量低。”湛河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水利股股长侯占德说,白龟山水库建成后,这里的水稻种植才逐渐壮大形成规模。
目前,南干渠灌区在湛河区实际灌溉面积达2.5万亩,水稻种植面积达2.2万亩。
白龟山水库地处淮河流域,坐落于沙河干流上,总库容9.25亿立方米,控制流域面积2740平方公里,在供水、灌溉、防洪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。
叶县是农业大县,粮食产量占平顶山市1/3以上,这些成绩也和白龟山水库息息相关。
白龟山水库灌区覆盖了叶县北半部的8个乡镇,自东向西灌溉叶县灰河以北、沙河以南大部分农田。
“在近两年的抗旱灌溉中,灌区效益凸显,并且由于是自流灌区,干支渠沿岸群众用水方便了,灌溉积极性显著提高。”白龟山水库灌区叶县管理所所长蔡艳介绍。
一个城市三水互济
叶县成为农业大县,白龟山水库功不可没,但水利功臣并非只有一个。
“叶县境内有三大灌区,分别是白龟山、昭平台、孤石滩灌区。”叶县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这些灌区是叶县的农业主产区。
叶县近年来聚焦三大灌区渠系,累计清理干、支、斗、农、毛渠750多公里,坑塘300余座,引水入村、入田、入塘,形成一张水网,沟相通、渠相连,发挥着丰枯调剂、兴利除害的作用。
这是平顶山构建现代水网的一个缩影。平顶山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平顶山水资源较为丰富,但受地形地貌影响,水资源分布不均,通过水网调配非常必要。
2023年,平顶山确立“九横三纵、一网贯通”的水网主框架,加快推进水系连通。以沙河、北汝河等9条河道及输排水通道为横轴,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等3条输排水通道为纵轴,加快推进南水北引、西水东调、多库联动、流域贯通,实现长江水、黄河水、本地水“三水互济”。
现代水网建设已经让许多群众感受到了巨大变化。郏县近年来实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试点县等项目,治理面积500平方公里,全县1/3的村庄实现以水绕村、以水活村。
走进郏县薛店镇唐村的高标准农田,绿油油的麦苗随风轻摇。种粮大户唐朝锋熟练地操作着灌溉设备。“水系连通工程让庄稼有了充足水源,而且渠水比井水便宜、水温高,对庄稼更好。”唐朝锋说,他家的900多亩冬小麦已经完成春灌。
通过多水源的协调利用,平顶山构建起更加高效的现代水网,为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。
一张水网连通中原
从更大的视野观察,平顶山水网是河南水网的一部分,在省级水网布局中起着承东启西、连接南北的作用。
如何将市级水网与省级水网有机结合,形成更大范围的水资源调配体系?
按照河南省省级现代水网先导区建设实施方案,到2026年年底,河南省要完成现代水网“13纲39目74结”建设,基本建成“八横六纵”的现代水网布局,逐步形成全省水网“一张网”。
截至2024年年底,河南省18个市级、107个县级水网规划编制完成;包括白龟山水库除险加固在内,全省41个重点工程开工建设;一张数字水网快速编织,省级数字孪生平台(一期)、卫共流域防洪“四预”能力提升项目初步达效,20个数字孪生重点项目扎实推进。
应对去年夏季旱情,中原水网大显身手,累计供水30亿立方米,抗旱灌溉8900万亩次,为粮食丰收提供了水利保障。
春回大地,万象“耕”新。当下小麦陆续进入返青期,春耕春管如火如荼。河南省123处大中型灌区已开闸引水,累计引水6.4亿立方米,其中灌溉补源引水5.03亿立方米,涉及110处灌区,灌溉面积447.42万亩次,补源面积71.58万亩次。
来源:中国水利报